• 劉超峰

    發布者: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發布時間:2020-01-16瀏覽次數:3823


       個人信息:  

    姓名:劉超峰             職稱:高工

    專業:流體力學         學歷層次:博士

    辦公室地點:實訓樓4221辦公電話:

    電子郵箱:274512113@qq.com

    研究方向:****、飛行器、無人機、無人系統

    主講課程:液壓與氣壓傳動,導彈總體設計


    個人簡介:(教育背景、工作經歷)

     男,1978年1月生,復旦大學流體力學博士,中共黨員,武器系統主任設計師,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上海市科技啟明星、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學會理事、流固固耦合專委會委員、結構動力學專委會委員。長期從事武器系統總體、飛行器總體設計、流固熱耦合計算等領域的研究。具有豐富的科研生產經歷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多次主持和帶領團隊參加國家型號、總裝備部基金、航天科技集團支撐項目、上海市科委項目。

     教育經歷:

     1994.09-1998.07 復旦大學理論與應用力學,本科

     2003.09-2008.06 復旦大學流體力學專業碩博連讀,博士

     工作經歷:

     1998.08-2003.03 復旦大學 教師/助理工程師

     2008.09-2018.02 上海航天八部 主任設計師/高級工程師

     2018.02-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專任教師/高級工程師

     代表項目:

     1.基于無人機技術的高空外墻清潔機

     2.城市微小型無人機防御體系研究  

     3.反恐反無人機微型XX系統

     4.臨近空間防御關鍵技術研究

     5.間隙結構非線性氣動彈性動力學行為與建模方法研究

     6.防空XX動力學行為和穩定性分析

     7.氣動光學效應在XX的模擬

     8.XX發射過程的動態燃氣流模擬與仿真

     9.高速有翼多場耦合動力學分析和仿真技術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代表性論文、專利、著作等)

     發表SCI/EI論文20余篇,獲西安市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專利和軟件著作權20余項。代表性著作包括:

     [1] 劉超峰,邱菊. 氣動彈性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6年

     [2] 劉超峰. 國內外反微型無人機技術方案調研.現代防御技術,2017,45(4):17-23.

     [3] 邵慶,張贏,劉超峰.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非平衡氣動加熱算法. 應用力學學報, 2016,33(1):123-129.

     [4] 張贏,劉超峰. 導彈自翻轉越肩發射的超大公交非定常氣動特性研究.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15,35(5):112-118.

     [5] 劉超峰,王谷,張珍銘,等. 臨近空間高超聲速目標防御技術需求分析. 現代防御技術, 2015,43(5):18-25.

     [6] CF Liu, JD Yang, YS Ni. A multiplicative decomposition of Poiseuille number on rarefaction and roughness by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11, 61(12):3528-3536.

     [7] 劉超峰,楊炳淵,李海東. 身-翼-舵組合體高超聲速變攻角顫振計算. 宇航學報, 2011,32(8): 1663-1669.

     [8] CF Liu, YS Ni. The fractal roughness effect of micro Poiseuille flows using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2009,47:660-668.

     [9] CF Liu, YS Ni, Y. Yao. Roughness effect of different geometries on micro gas flows by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C, 2009,20(6):953-966.

     [10] CF Liu, YS Ni. The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rarefied gas flows b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Chinese Physics B, 2008, 17(2):4554-4561.


  • www.567jj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