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佼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汽車服務工程系副主任,疫情期間,她將教書育人的內容運用到抗疫實踐中,提高了所在社區核酸檢測采樣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她說,身教勝于言傳,與其跟學生強調要有社會責任感,不如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力所能及地幫助小區完成疫情期間的各項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我把這些內容作為課程相關案例,學生聽起來也更好理解,算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也是課程思政的體現。”駱佼說。
駱佼在向志愿者說明工作要求
駱佼常和父親一起參加黨員志愿活動,久而久之被大家熟知并認可,當選為廣富林街道中星富林名庭小區第一屆業委會主任,不知不覺間,她已在這個崗位上堅守了近三年。今年3月疫情進入最吃勁階段后,銀源居委會由于只有一名網格長負責對接中星富林名庭小區,防疫工作明顯有些吃力,于是駱佼在小區業主群發動居民一起參與志愿活動,共同抗疫,迄今已連續近30天奮戰在一線。
“第一次核酸采樣的時候大家經驗不足,協調和指揮不能同步,在效率和安全性上也急需提高。”駱佼回憶說,首輪志愿服務工作結束后,她主動向居委會提出幫忙籌備疫情期間的相關工作,當天晚上就著手設計起信息統計表格,把核酸檢測采樣過程中需要掌握的居民基本信息一一列出。等到第二輪核酸檢測采樣的時候,居民驚喜地發現排隊的時間變短了,采樣速度也更快了。
“剛好本學期在教《工程項目管理》這門課程,在這次封控前,我結合課程,對封控可能出現的問題和事件進行了統一的規劃和預案處理。”駱佼告訴記者,她擬出了一系列關于小區封控期間核酸檢測、抗原材料發放回收等事宜的方案,并設置了崗位職責、人數要求和資源需求。最終在居委會、志愿者、物業和居民的多方配合下,社區核酸檢測采樣工作順利、高效地完成。“這份預案文檔仍在不斷完善,相信接下來志愿者執行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駱佼說。
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學校民主黨派、統戰團體第一時間響應,組織成員為學校抗疫貢獻力量,成員紛紛響應號召,主動自愿向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款。駱佼老師作為民盟盟員,兩次捐贈累計400元。
(文字、部分圖片來自《松江報》2022年4月5日第四版)